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增加供应

日期:2019-06-06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李扬

作为一个研究者,我觉得首先必须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比较深的了解。

从2015年开始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非常大的一个战略性的转型,因为提出这样一个战略使我们认识到,传统的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这些需求端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的问题存在于实体经济层面,存在于结构方面,存在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路径方面。但是,我注意到,大家很容易把它理解为增加供应,如果说简单地增加供应很有可能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在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我们需要了解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千万不要把两者割裂开来,而且要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而金融是第二性的。既然是这样,我们就要看一看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一致起来。我们必须确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的是生产要素层面的事情,它着眼于提升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着眼于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着眼于体制机制改革,目的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无论何时我们不能离开这一点,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增加供应。

当然,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依托、依靠整个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确定,所以,金融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金融结构的调整,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提高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配置效率。推进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助力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助力提升潜在增长率,助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我们之所以要在讨论问题之前谈一点学理层面的事情,就是千万不要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解为增加机构、增加贷款、增加产品。简单这样的话,很可能事与愿违。

在进入到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差别或者根本性的战略改变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在哪些方面呢?我觉得有5个方面是最重要的:

第一,调整金融结构。调整金融结构要做什么呢?实体经济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认为,下一步还是按照中央所要求的,要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于是,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我们需要在3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方面,要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大家注意到,关于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已经和一般意义的发展什么商业等等有了很大的差别。现在提出四种类型的金融都要发展,协调并进。

第二方面,资本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重视,所以要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现在说发展资本市场不是一般地说,而是全程、出口、入口、过程,也就是现在发展资本市场比以前更加具体、更加有可操作性。

第三方面,在产品和服务的种类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大家注意,这三个“化”其实就是必须根据客户的需要发展各种各样的非标金融产品。

我为什么特别提出这一点,是因为从去年开始所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是在把非标标准化,这是一个过程,因为金融风险非常凸现,需要花一些时间把中间的风险点去除。但是,金融的产品和服务长期的发展方向还是非标的,还是要个性化的、差异化的和定制化的。

关于金融结构调整,第一个问题是指向资本市场。但是需要注意,发展资本市场要考虑中国的国情。应当说,将近30年来,我们发展直接融资、发展资本市场都有一个对标,这个对标基本是美国的模式。回过头来看,不太成功。但是我这里面列举了这样一些事实,希望大家注意这个事实,就是中国的金融机构承担了中国资本形成的重任。

数据显示,2019年4月,中国存款类机构本外币国内贷款14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长期贷款89万亿元,占国内贷款总额的62%。非常高非常高。要是外国人看了一定会认为这里面充满风险,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作为对标,美国的十大银行贷款总额是15.045万亿美元,其中中长期贷款5.152万亿美元,占比30%。

把中长期贷款中与房地产、住房贷款都剔除的话,情况更明显,中国金融机构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为54.21万元人民币,占全国贷款之比是37.5%;而美国降为0.334万亿美元,占全部国内贷款之比为2%。这就看出了金融结构的差别。举出这个差别,下一步满足金融机构改革的需要,满足庞大的投资需求,恐怕还需要机构。

第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管理好金融风险。管理风险和稳增长之间存在着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家注意这样三个表述:

一是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可能是无本之木,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最根本的是要把实体经济搞好。

二是要在稳增长的基础之上防风险。也就是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相比,稳增长在多数情况下是占优的。

三是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化解风险,高质量发展是占优的。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公布了最新的中国的杠杆率报告。研究显示,第一季度,中国的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提高了5.1%。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全年增加10%是没有问题的。在前两年中国的杠杆率已经稳定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出现了跃增,这就是我前面说的,稳增长和防风险这两个战略之间的一个取舍,有了明显的向稳增长倾斜的趋势。这样就要对发展问题、风险问题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把风险控制在一个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重要的任务是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创造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三个“率”,利率、汇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有效形成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因为它决定了市场是不是能够获得准确信息,决定了市场是不是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因为这样一些参数如果不准确的话,会误导资源配置。

第二方面,我们需要竞争中性原则,在去年以来,财经高官已经多次说过中国实施竞争中性原则。

第三方面,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这都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第四,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这里特别想强调两点:

第一点,当我们说到无论是经济还是金融,说到供给侧结构的时候,科技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主角。所以,如果在实体经济领域科技的产业化是重点的话,在金融领域中,发展金融科技也是重点。

第二点,我想强调的是,据我自己的观察,金融科技有被泛化的一种危险。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发展金融科技,要解决真问题,不能成为泡沫,哪些是真问题呢?要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要能够提升整个金融业的信用基础,要能够为监管当局提供各种各样经济活动的流转的轨迹,要让所有的金融业参与者能够非常准确、及时地表达自己的偏好。最后,要能够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金融科技在中国方兴未艾,但是必须注意,不要让它走到前几年的那个互联网金融的老路上去。

第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少不了对外开放,但是必须知道,对外开放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要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形势变化,要根据国内发展的需要确定我们对外开放。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提高竞争能力,要注意防范风险,要注意参加国际金融体系特别是国际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改造。只有这样,在日益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战略,对于这样一个战略,首先必须清晰地理解它,在理解的基础上,然后确定发展方向。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金融业效率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本文根据李扬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演讲整理)